回看中国IT发展史,过去二三十年间,中国IT厂商一直处于学习、模仿欧美巨头阶段。以软件领域为例,微软、SAP、Oracle等巨头提供的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ERP等软件风靡全球,并牢牢占据国内市场。
面向数字经济时代,在“云大物移智”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,中国IT厂商实现了弯道超车,在ERP、ITSM(IT服务管理)、云服务等领域涌现出用友、云智慧、阿里云等不输于国外巨头的优秀提供商,并成为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。
如在ITSM领域,IDC近日发布的《中国IT统一运维软件产品市场跟踪报告,2021 H2》显示,云智慧2021年在中国ITSM软件市场中,以9.2%的市场占有率夺得市场份额第一。
对追求基业长青的云智慧而言,这显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。“旧基建下房地产公司不一定长青,但物业公司业务量和营收却非常棒。” 云智慧CTO张博简单、形象地阐述出云智慧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目标,“随着新基建工程数量、复杂度不断增加以及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深入,云智慧要扮演IT世界里的物业公司。”
将这一目标聚焦在未来三年内,云智慧希望以数字世界的“物业”身份,以DOSM数字化运维服务管理平台为抓手,把自身在中国ITSM软件市场的市占率不断提高。
对于云智慧在中国ITSM软件市场的市占率表现,张博将其描述为一条陡峭又性感的曲线。若将Y轴定义为中国ITSM软件市场市占率,那么这条曲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紧紧贴着X轴。原因在于云智慧在这一段时间里并未将精力放在ITSM软件上,而是中国企业在当时更需要其他IT运维工具,如面向IT监控及APM,云智慧推出SaaS工具监控宝、透视宝;面向IT运维管理,云智慧推出业务运维平台。
拐点发生在2019年。当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共识,企业对IT运维的需求从工具、管理走向平台服务一体化,从与业务泾渭分明到支撑经营管理,云智慧意识到是时候推出一款面向价值,强调IT和业务协同共创的新一代ITSM产品。
于是,ITSM成为云智慧的主战场。在IT运维赛道的多年深耕以及对中国客户的理解,使得云智慧发布的新一代ITSM产品一经推出便迅速获得中国企业青睐,这便是云智慧数字化运维服务管理产品DOSM (Digital Operation Service Management),也是帮助云智慧成为中国ITSM软件市场第一的功臣。
相较于传统ITSM软件,云智慧DOSM以ITIL4、ITSS为理论基础,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,可将企业IT部门技术资源中各类要素(人、物、财)进行科学化组织与管理,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,有效管理信息化软硬件、提高运维管理工作水平及整体效能。
于企业而言,云智慧产品总监裴珂将DOSM产品的价值归结为三个方面:提供多种访问渠道和多样化服务机制,实现IT服务无时无处不在;提供变更日历、工单自动化、知识库等灵活配置流程服务,提升IT服务人员工作效率;用数据量化IT服务人员工作效果,提升IT部门价值。
目光望向整个IT运维市场,不难发现这个赛道如今已巨头环伺。面向全球,许多提供ITSM SaaS软件的明星企业成为全球标杆;面向国内,云服务商以及老牌IT解决方案商体量、品牌无不可圈可点。
同行的衬托更体现出云智慧三年完成逆袭的成就。仔细想想也不难发现,云智慧成为中国ITSM软件市场领头羊虽在意外之外,但又在情理之中。
纵向观全球,国外ITSM巨头与其他全球软件巨头如今在国内水土不服的原因如出一辙,包括仅提供SaaS订阅模式、个性化定制难、依赖国内合作伙伴提供服务等。
横向看国内,出身及定位决定了老牌IT解决方案商很难把精力聚于ITSM产品。如做项目的惯性以及历史包袱导致老牌IT解决方案商很难推出面向企业价值的通用ITSM产品;将运维规划为边缘业务意味着云服务商的ITSM产品成熟度以及服务能力不会轻易打动客户。
而云智慧“一根筋”死磕运维。“我们的规模不是最大,人手不是最多。但我们能面向客户的实际业务和实际问题,运用最新的理念和技术,更懂这个行业,推出面向价值、面向敏捷高效的ITSM产品。”
将懂行落地,云智慧的方法论便是“两条腿走路”和“三驾马车”。所谓“两条腿走路”,指的是云智慧会通过SaaS订阅和私有化部署两种模式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,而无论以哪种模式交付,云智慧注重的都是上层标准化应用的打造以及底层扩展能力的构建,确保既能满足KA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又尽可能减少定制化交付周期。
所谓“三驾马车”,张博不希望云智慧交付给客户的不仅仅是一套ITSM产品,而是带给客户IT运维服务管理能力的提升。所以,云智慧会通过咨询+产品+服务“三驾马车”实现从IT运维的规划,到ITSM产品的支撑,再到实施服务,完成价值转换。